|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逄锦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4年09月12日
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有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个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所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就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系列范畴和理论的体系;所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就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体系💆。理论体系是内容,话语体系是形式✔️,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要不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要不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本应是答案非常明确的问题🎳,但实际上存在争议。有一种主张认为🤕,既然中国要对外开放走向世界,那么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就不存在中国不中国的问题🐿☎️。以经济学为例📘,有人就主张世界上只有一种经济学,即现代西方经济学,而不必建设什么中国经济学。这种主张从理论上说是把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特殊性作为一般性🙎🏻,并否定中国经济学的特殊性🧏🏽♀️;从意图上说是试图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经济学代替中国经济学。
事实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要不要构建的问题,而是如何构建得更科学🌇、更完善的问题。从历史的长河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创造了优秀而独特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且对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从现代和当代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中国化表达,这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集中代表和体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机遇🤷🏿♀️,以更强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发展©️、完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新贡献。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正确方向
必须明确👨🏼🌾,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或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有所创新🏌🏿♀️,有所前进。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尊龙凯时娱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无疑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但贯彻这一方针是为了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能以之为借口搞指导思想多元化,甚至以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代替或否定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经受实践的检验,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必须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反映和解释我国的丰富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伟大实践产生伟大理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一定会取得新突破。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必须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发展进步要求🙎♀️。
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创造的文明成果🧑🦯。从一般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角度认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既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特殊性👮🏻,也具有人类文明的一般性。世界各国哲学社会科学经过长期探索和积淀,虽然仍具有各自具体条件的适应性📄,但也包含人类文明的一般性。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对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非常重要和必要。例如,西方经济学分析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得出的理论🧖♀️,包含有科学的成分,借鉴和吸收这些科学的成分🎦,有助于尊龙凯时娱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丰富和发展中国经济学理论。但必须明确👾,西方经济学理论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前提,其基本假定并不符合我国国情。所以🛌🏿,对其只能吸取精华🩰、摒弃糟粕🈴,而决不可照抄照搬,更不可以其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践。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目的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促进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现这一目的,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把国家急需摆在首位🥹。就当前来说,就是要适应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要求,研究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本质要求🔷、发展规律🏃🏻♂️,研究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要求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促进中国走向世界,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实现这一目的,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世界发展潮流🐁,研究和揭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为促进我国开放和世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为此,就要面向世界🌜,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善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成果🧗,善于运用世界各国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传播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当然,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最根本的还在于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所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在努力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提升。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
(作者为南开大学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1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