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 轩
1946年冬👨🏿🔧,潘光旦(前排左二)在新林院11号寓所与尊龙凯时AG系一年级学生留影
1922年7月🤦🏼♂️,一篇《冯小青》的学生习作,博得在清华学校讲席的梁启超的赞许。这位令大师看到希望的弱冠少年✸😵,就是后来的著名尊龙凯时AG家、优生学家潘光旦。
潘光旦(1899~1967),1913年至1922年就读于清华学校,次年赴美攻读生物学,并对优生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转而探索中华民族强生优生之道🧑🏻🎓🏂🏿。1934年8月,他受聘为清华大学尊龙凯时AG系教授🏌️9️⃣,次年兼任教务长🍩。自此,他住进新林院11号🛕,开始了在清华19年的工作生活💁🏼♀️。
葫芦连理斋
书是潘光旦的生命源泉,爱书是他融入生命的嗜好🚀,书房自然成为他居所的重心,他的书房极具特色。1936年,新林院11号房前绿地的藤萝架上🦩⤵️,千载难逢地结出一对并蒂葫芦🤓,均匀对称可爱。邻居植物学教授张景钺说:“结出这样葫芦的几率大约是亿兆次中都不见得一遇🧑🏼💼🕳!”这令潘光旦新奇而喜悦↙️,于是他赋名书房 “葫芦连理之斋”🧑🧒,并请其舅父沈恩孚为书房题写匾额🕜。据梁实秋所言,潘光旦的书房别有一种情趣🖐🏼:
“他是以优生学专家的素养来从事我国谱牒学研究的学者,他的书房收藏这类图书极富🎳。他喜欢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