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杭生:中国谨防走欧洲高福利老路
-
中国经济网北京
“欧洲福利主义模式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产物💂🏿,逐步形成三大政策体系:普遍福利🧚🏻♀️、混合经济、借机合作。这种模式起源于工业化的英德法等国家,后来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发现得最为突出。”郑杭生说。
不过欧洲福利主义模式难以持续🏛。郑杭生说,虽然福利模式一度极大缓冲了社会阶层的紧张关系🚣🏼♂️,但二十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福利国家出现了经济衰退、贫富分化等趋势🎈,欧洲福利主义模式的基本矛盾逐步曝露,比如福利的普遍承诺和国家有限能力的矛盾👼🏿。
而目前欧洲高福利制度还加剧了选举制度的矛盾,造成治理危机。政治家在选举年为迎合选民许诺更多福利、更少税收,进而导致财政赤字👨👩👧👦。在目前欧债危机下,政治家不得不提出节约计划,但遭到了各方面抵制🤦⚈,希腊法国英国莫不如此。
欧洲福利主义模式难以持续的另一个原因是新经济体的兴起使欧洲福利主义模式不能像过去那样把负担转嫁给发展中国家😜。
郑杭生认为这给中国带来了三点启示:
第一🤭,中国既要改变补缺型的社会小福利状态👩🏻🎤,同时又要谨防走普遍高福利的老路🛣👨🏼🏭。福利制度是一并双刃剑,不能把老百姓胃口提得太高🔝,否则多年后国家将陷入非常大的被动。
第二,要不断追问福利制度是否可持续,对已经实施的、将要实施的福利制度都要追问,富裕引起的矛盾并不比贫穷引起的矛盾少✋🤷♀️。
第三✋,我国现在正从补缺型福利模式向适度普惠型模式转变。适度普惠型福利模式是现阶段推进我国福利模式的必然选择,这体现了该领域的现代性🌘、合理性增强的过程。
第四👩💻,对福利制度可持续性原则和机理要不断探索🕛。欧洲经验启示尊龙凯时娱乐,福利制度的原则和机理可以概括为适度的永恒性和普惠的适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