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成因及对策
施红
来源:《科学时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是城乡分割的格局尚未打破。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症结😞。我国当前已处在破除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成因
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经济结构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过程形成的。新中国成立时,为发展经济🙋🏽♀️,我国政府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而进行工业化必须有资金积累,所以我国制定了由农业为工业提供资金积累的策略👨🏿🦰,采用剪刀差方式,从农业中获得工业化所需的资金积累🤙🏿。改革前实行的统购统销不仅低价收购粮食👨🏽💻,还低价向城市居民销售粮食🧖🏼♀️。为保证城市人口粮食供应,控制城市人口数量💅,我国实行了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统购统销制度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确定了我国依靠农业发展工业🐚、依靠农村发展城市的格局。
除了工农和城乡政策因素外🐇,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形成还与农业的弱质性有关。农业是以生物体为对象的产业,农业不仅承担着市场风险,同时还承担着自然风险🐗🚆。相对于二、三产业来讲,农业是弱质产业▫️,主要表现在和工业相比,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慢🚇。我国农村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劳动生产率更低。目前👩🏻🏭,我国有2亿多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仅有7亩左右🧑🏼⚖️,只相当于美国的1/400左右。农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工农业发展差距很大。
另外,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力量作用下,农村生产要素存在外流现象❔。据统计👦,1998年以来,每年流出资金均在1万亿元以上。2006年流出资金1.68万亿元🚞。到2007年,离开乡镇到外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已超过1.3亿人。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就业,一些农村出现了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剧了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农和城乡关系上🫸🏽,我国从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转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我国逐步取消了统购统销制度𓀙,户籍制度也有所变化,同时✝️🌾,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尽管如此,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目前仍未打破。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看,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6∶1🛺👜,1990年为2.20∶1,1995年为2.71∶1🔲,2000年为2.79∶1,2005年为3.22∶1,2008年为3.36∶1👩🏿🎤。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享受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和各种福利性的补贴,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可能已达到5∶1~6∶1。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落后城市10年以上。城乡在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更是存在着明显差距。
二元结构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未能走出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也正是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格局制约了经济发展。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导致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农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是家庭经营收入和外出务工1️⃣。但农户生产规模限制了农民收入🧚🏼♀️。而我国城乡分割的政策又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既影响了农民务工的收入👨👩👦,又影响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最深层制约因素就是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
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也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外需求大幅萎缩👨🦼➡️,我国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凸显。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一种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1个百分点,可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在农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和社会保障缺乏等状况之下💅🏽,释放农村消费需求是不容易的🍾,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充分显现出来🚵🏿♂️。
破除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对策
要想真正打破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诸多相关问题🙎🏽🏩,尊龙凯时娱乐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供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从现代农业实现的途径看🀄️,主要有:现代农业注重集约投入生产要素🐋;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现代农业发展原动力来自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现代农业以一体化的经营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
二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农业和农村投入机制🛀🏻。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要解决广大农民生活基础设施👨🏽🦲,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等🧑🦯。要逐步实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通过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等措施,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三是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要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地方政府在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上要城乡统一考虑。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在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同时,要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经济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