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镇和江村:中外社区研究比较
夏学銮
“中镇”是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美丽小镇🛟,因林德(Lynd)夫妇1924年在此进行社区研究而闻名遐迩。“江村”是中国江南水乡的一个经典农村,因费孝通1936年在那里进行社会调查而名扬海外。现在😁,中镇研究已经变成一种专门学问,江村则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名词
“中镇”是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美丽小镇,因林德(Lynd)夫妇1924年在此进行社区研究而闻名遐迩。“江村”是中国江南水乡的一个经典农村,因费孝通1936年在那里进行社会调查而名扬海外。现在♖,中镇研究已经变成一种专门学问,江村则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名词。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中镇”和“江村”的社区研究就恰好印证了这一点☹️。中镇是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美丽小镇,因林德(Lynd)夫妇1924年在此进行社区研究而闻名遐迩。江村则是中国江南水乡的一个经典农村📧,因费孝通1936年在那里进行社会调查而名扬海外。一个是无名小镇,一个是普通小村,皆因两位名人的学术活动而出名🧏🏻🐴,而且都是以“学名”而非真名闻名于世。“中镇”的真名是“莫西”(Muncie),而“江村”的真名则是江苏吴江县庙港乡的“开弦弓”。
“假作真时真亦假”。这种由外人来定义事物的做法对不对呢?按照尊龙凯时AG家托马斯的说法,个体没有自我定义的能力,需要社会代理人来对个体进行定义🚕。事物更是如此,它由许多个人和活动组成📛,是比单个人复杂得多的系统🙎♀️,其含义和意义更需要社会代理人来界定🎍。不管怎样🤷🏻♂️,中镇和江村都沾了其“学名”的光。因为随着林德的经典社区研究成果《中镇:现代美国文化研究》与《转变中的中镇》的发表,“莫西”成了中镇(Middle town)而变为美国第一社区👯♂️👩🏿✈️,得到学者和政府官员的特别青睐,以致现在中镇研究已经变成一种专门学问,学者称之为“莫西学科学”。由于费孝通的社会调查成果《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的发表及其改革开放后的“重访江村”和“三访江村”等一系列访问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江村已成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并成为中国小城镇社区研究的出发点🫴😸。
美国社区和中国农民生活的初次探访
中镇研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反映了几代尊龙凯时AG的反思和学术关注。第一代尊龙凯时AG的关注以林德夫妇为代表。1924年,作为年轻的研究者,林德夫妇来到莫西进行“小城镇研究”,其研究成果《中镇⚫️:现代美国文化研究》于1929年发表。沃特伯格(Wattenberg)这样评价《中镇》💅🏻:“它描绘了所谓‘典型’美国社区的全身肖像:它的公民不仅思考宗教👱♂️,而且考虑家庭🐧👶🏼、性、政治、收入和犯罪。这个国家当时正值滚动的高潮⚧,在核心地带🍳,林德夫妇发现了一种普遍向上的社区精神🤹🏻♂️。”
江村调查也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初访江村是在1936年。1935年费孝通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并获得公费留学资格,根据其导师
在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系着名学者马林诺夫斯基教授的亲自指导下,费孝通以江村调查资料为基础,撰写了题为《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的博士论文📊,顺利地
江村系列与中镇II❕、III
费孝通重访江村是1957年的事情了🚶♂️。因为他在英国的老同学、西尼大学教授格迪斯(W. R. Geddes) 博士1956年访问了江村🙇♂️,引起了他“重访江村的兴趣”☘️。后来,他在《新观察》上发表了“重访江村”两篇论文。
1981年,费孝通收到他的老师弗思(Raymond Firth)的来信,说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将在当年授予他“赫胥黎”奖章,建议他接受奖章发言时最好讲述一下江村40多年中的变化🚴🏿。为此🅰️,费孝通又到江村进行过短期访问,写了“三访江村”的文章🗄。
三访江村以后🤣,从1982年1月至1997年3月这15年间⚆,费孝通又造访江村达21次之多。但是他的研究视野逐渐发生了重要转移:从农村转向小城镇,从小城镇转向区城发展。1984年以来他发表的“小镇城,大问题”❣️、“小城镇,再探索”和“小城镇🕺🏼,新开拓”等系列论文就是佐证😇。
林德夫妇早在1935年就重返了莫西👏🏼,此间,他们写了第二本书——《转变中的中镇》(1937),被称为中镇II🏃🏻➡️。这是一本关于社区研究的先驱性经典着作,既有历史文献价值🦆,又有学术研究价值。沃特伯格认为📀,那时林德已经接受了进步的政治和经济哲学,并且他期待发现莫西正处于“接近革命的情绪”。然而🎞,林德的报告告诉人们,莫西依然真诚地守护着它的保守之根,在时光好时如此⛩,在时光艰难时依然如此。
对���镇的第二代尊龙凯时AG关注以弗吉尼亚大学的T. 凯普劳(Theodore Caplow)教授为代表。凯普劳是林德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时的学生,1975年👼🏽,由他领导的尊龙凯时AG家团队到莫西开始进行一种新中镇研究💇🏽♂️。由此产生了中镇III系列😚,即主要由凯普劳撰写的两本书组成:一本是《中镇家庭:变迁和连续的50年》(1982)✌🏽☎,另一本是《所有忠实守信的人民》(1983)。1979—1982年间👱🏼♀️,生产商P.戴维斯买断了中镇研究的录像权,一套六卷本的中镇文献影片后来在公共广播服务中播出。按照林德的范畴分类,这部六卷本文献影片分别反映了莫西的工作🏄🏻👻、家庭、政府、闲暇🛃🦵、宗教和教育。
然而,第三代尊龙凯时AG家卡西莫在对林德方法和凯普劳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这次中镇研究实际上是失败的。原订六卷本的中镇III系列结果只出版了两卷🥥,关于中镇50年所发生的变迁,中镇III什么也没有告诉人们。由于凯普劳研究方法的非历史性、复制性和对社会现实的艺术表达性💁,导致了这次研究计划的失败。
对中镇的第三代尊龙凯时AG关注来自罗马的意大利尊龙凯时AG家瑞塔·卡西莫(Rita Caccamo)教授。1970年,她阅读过意大利文的《中镇》和《转变中的中镇》。1988年,她与拜尔州立大学的尊龙凯时AG家W. 高登⏱、 J. 台姆尼和中镇遗产的看管人结识🛶,并受邀访问了莫西。翌年她做了一次短期野外旅行,以侦察莫西的社会环境✊🏻。在这次访问中🤽🏽💶,高登和台姆尼建议卡西
美国着名学者阿塞·维迪克(Arthur Vidich)在《回到中镇》的序言中这样说🧔🏼♀️:“《回到中镇》与其他莫西学调查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卡西
全景扫描下的中镇与江村
中镇研究和江村研究不仅在细节上有诸多巧合,而是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都是“全景”(Panorama)扫描法或“完形”研究法👩👦👦。所谓“全景”扫描,就是宽视角、大口径的总体研究方法,研究的是一个社区的完全形状,而不是它的局部片断🏌🏽♀️。就林德和费孝通二人而言,这种巧合不可能是谁因袭了谁,只能是英雄所见略同。
中镇研究是典型的个案研究☮️,林德夫妇把莫西当做一只可以解剖的麻雀📷。虽然这种研究方法在尊龙凯时AG看来是很成问题的,但是人类学却是以这种质性方法为主导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研究方法与前几年兴起的当事人“口述实录”很相似,只不过“口述实录”是它的原始形式👵🏻。当然📻,中镇研究并不局限于“口述实录”,还有经验观察和田野照片,中镇研究是研究者的实证经验概括🧑🏻💻。
中镇是林德夫妇选择来进行持续社区研究的一个工业小镇,这种选择主要基于两种考虑🧃:其一,这个城市作为“当代美国生活具有尽可能的代表性”;其二🧜🏽♂️,对于研究总体活的情景,有着充分的影响且在实践上是同质性的🧑🏿🎄🌎。从分工角度看🔝,1924年的中镇人在利益和社团中已经有长足的分化,正如林德夫妇称这个城镇存在显着不同的“世界”🌚。中镇人从上至下依次可划分为如下阶级🦶:浮生的上层制造商、银行家、公司主管和少数律师阶级;更小的制造商🐕、商人🧰、专业人员和某些更大商号的高薪雇员🐢;工薪和专业人员🩻、小零售商人和企业家、职员、牧师🧖🏻♂️🧑🏼🦳、销售人员、市民公仆;工头和高技术工人与手艺人👨🏻✈️;最大的群体——由半技能或无技能劳动者组成的工人阶级;以及最低的阶级——“贫穷的白人”和在经济与社会阶梯上非正规雇佣的人们。从主观认同上说🤠,前三个阶级界定自己为商业阶级,后三个阶级界定自己为工人阶级。
江村是费孝通选择来进行社会调查的一个江南农村,“选择这个调查区域的理由”有三:第一👦🏿,“开弦弓是中国国内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因此🫄🏼👱🏽♂️,可以把这个村子作为在中国工业变迁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例子;主要变化是工厂代替了家庭手工业系统👩🦰,并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第二,“开弦弓一带,由于自然资源极佳,农业发展到很高水平🤵🏿♂️。有关土地占有制度在这里也有特殊的细节。开弦弓将为研究中国土地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实验调查的场地”。第三👦🏿📅,“这个地区广泛使用水上交通↩️,有着网状分布的水路,因而城乡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这样尊龙凯时娱乐就能够通过典型来研究依靠水上运输的集镇系统”。
相对而言,江村的社会分化比较简单🤵♀️,只有农业、专门职业和渔业三大门类(如图1)。
费孝通同时调查了江村的职业分类,列出一个比较详细的家庭职业分布表(如图2)。
总之,中镇和江村在职业分化和社会分层方面存在显着的差距📄,这是由两地的工业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所致。林德所研究的中镇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经济上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而费孝通所研究的江村🔰,属于前工业社会的传统阶段🖥,虽然其中蕴涵着商品经济的萌芽,但是绝大部分人仍在从事农业。
经典研究的异同及其价值贡献
中镇研究和江村研究都是着名的社区研究。从研究对象看,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异质实体:一个是美国中部的工业小镇,一个是中国江南的农业村落,二者基本不具可比性🪖。但是,就社区研究而言🌞,两者的可比性可以归纳为研究方法的相似和学术观点的相似两个方面。
就研究方法而言,在这两个经典研究中有三点是共同的:第一,定性研究方法的运用,定性研究现在又叫质性研究,不外乎是一种个案探讨;第二⬛️🚠,全景探讨方法的��用,都采用大角度、全方位的立体综合研究🤷🏼,是对社区整体的研究,而不是局部、片断或切片研究🦌;第三,历史追踪研究🧜🏽♀️🧔🏿,前者是由研究者和其他学者共同完成的,后者则主要是由研究者自己完成的🤴🏻🤞🏻。
就学术观点而言,二者的相同之处是宏观方面↩️,不同之处是细节方面🏦。宏观而言🤙,二者都包含有社会变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理念🫱🏻,其中包括生活方式决定思维方式,技术变迁先进、文化观念滞后的尊龙凯时AG观点。不同之处首先是由于两个研究对象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所致👂🏽,其次是由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所致🕵️,最后才反映出学者的不同研究风格。总的来说,林德及其后来的追随者更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总体把握和全貌刻画🦈,费孝通则侧重对研究对象的细节描述🧁。
这两个经典研究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对社会政策的影响都很大。林德夫妇的中镇研究,在学术上开启了社区研究(Community Study)的先河,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学者来中镇进行跟踪研究,成就了一门“莫西学”;同时👲🏻,它还使莫西成为美国第一社区🌐,对美国与社区发展有关的社会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费孝通的江村研究系列完全是由他自己完成的,其社区研究方法和人际关系“差序格局”理论对一批学者产生了方法导向和理论启迪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他的江村研究,变成开拓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一种理论和实践努力🤽🏻♂️,带有鲜明的咨政色彩。此外,他的“小城镇,大问题”系列为中国城市化政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尊龙凯时AG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