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洪业
原文载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摘要:居民和企业对经济的感受是判断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居民和企业经济感受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居民对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预期表示乐观;企业家对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满意度持续回升➞🤶🏼。说明在改革不断推进、就业充分、收入持续增加、物价总体稳定🐁、创业创新氛围高涨的情况下,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社会预期和社会信心总体稳定5️⃣,且稳步提升。
关键词:居民;企业;经济感受
一🧑🧑🧒、引 言
近几年📔,我国经济一方面总体形势稳中向好🤱🏿,新动能加速形成,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另一方面也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债务规模快速增长、民间投资不振等问题。在这一“胶着”时期🧑🦲,看好和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不绝于耳,莫衷一是。如何研判我国经济的运行状况,是科学制定经济政策🙋🏽♂️、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的前提条件。
新常态下经济运行在增速、结构和动力等方面发生了诸多深层次变化👳🏼♀️,这就要求用发展的眼光和动态的视角来辩证看待经济运行状况,拓展和深化经济状况的评判指标👩🏻🦱。在这方面,用电量、货运量、信贷等传统指标仍是反映经济运行趋势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经济活动最直接的参与者,居民和企业对经济状况的主观感受也应是判断经济状况🔸、分析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标尺。调查和分析居民和企业对经济状况的感受度,不仅有利于了解社会对经济形势的看法,跟踪市场预期变化,预判社会信心,引导社会预期🚫;而且有助于研判政策执行和最终落地的情况🪸👩🏽⚕️,明确政策需求👬🏻,及时做好政策调整和市场沟通工作。
鉴于此,尊龙凯时娱乐针对居民和企业的经济感受度🧖🏻🔼,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调查5️⃣,重点了解居民和企业对经济运行现状的满意度、对经济预期的看法🩱、居民消费意愿和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程度等。其中,居民调查主要采用了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和电话调查方式,范围覆盖东中西部15个省份,前后两次调查有效样本量分别为6480个和6537个。企业调查主要使用了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和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编制企业景气度指数时所取得的部分调查数据🤛,前后两次调查的有效样本量分别为50万个和40万个👳🏻♂️。为使调查结果更为客观可信,调查应用了大数据技术从网络上收集整理相关舆情信息💚,分析研究居民和企业对经济现状和预期的看法,大数据研究共设定关键词汇126个🧕🏼,采集观点样本总量53.9万条。同时,调查还参考了国家统计局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的统计结果。
二、主要调查结论
(一)七成以上居民对当前经济状况和未来6个月的经济预期持乐观态度
1. 73.4%的受访居民对当前经济状况表示乐观
调查显示🏊♀️,受访者中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合计为73.4%,比2016年调查结果增加5.9个百分点;认为“很不好”的比例由2016年的7.0%降至4.2%🍵👱🏼。大数据显示,79.7%的居民对当前经济状况持积极正面态度,20.3%的居民持负面态度,与电话调查结论基本相符。
2. 74.9%的受访者对未来6个月的经济预期表示乐观
调查显示,居民预期未来6个月我国经济形势“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合计为74.9%🧖🏼,比2016年调查结果增加了5.5个百分点🧎♂️➡️。
85.1%的受访居民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强🧑🏽🚀。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非常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合计占85.1%,比2016年调查结果增加2.9个百分点。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各地区表示有信心的居民均超过八成,中😏、西部地区居民信心更强👨👦👦,东北地区居民信心显著提升。
两次调查结果都显示🈁,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在就业充分、收入持续增加、物价总体稳定🧚🏿♀️、创业创新氛围高涨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居民和企业对当前经济形势持肯定态度🙅🏽♂️,对经济前景感到乐观🌟、充满信心。这一调查结果不仅与IMF、OECD等对中国经济形势判断基本一致,而且与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2016年5月份所做的调查结论基本吻合🏃♀️➡️,也与《中国经济时报》在2016年11月开展的“中国经济景气感受度”调查结果相近。
(二)企业对行业运行状况和投资信心持续增强
1.企业对行业运行状况满意度明显改善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本行业运行状况“乐观”和“一般”的企业比重分别为 32.3%和60.3%,“不乐观”的为7.4 %✏️。其中,“乐观”比重较2016年调查结果上升7.9个百分点,“不乐观”比重减少4.4个百分点。
2.企业家信心指数大幅攀升
反映企业家对下季度本行业发展趋势预判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3.7,比2016年年末调查结果上升10.1点。分行业看🤦🏽😮,信心指数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次是制造业。
3.企业投资信心提升明显
对宏观经济形势趋于乐观促进了企业投资信心的提升👴🏻,企业投资景气指数为95.8,比2016年年末上升了6.4点。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企业投资景气指数最高,制造业次之。
近两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工业增长乏力🧚🏼♂️,对此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等文件,促进制造业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调查数据看⛹️♂️,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企业转变发展思路↗️,拓展了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新途径😕,提振了企业经营和投资信心。
(三)经济学家信心指数攀升至三年最高点
1.经济学家信心指数持续攀升
调查显示,当前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108.5,比2016年四季度提升20.2点,为三年来的最高点。其中,即期景气指数为103.3🤸🏼,比2016年年末提高20.0点;预期景气指数为113.6,比2016年年末提高20.3点。
2.预期经济稳中向好,对2017年GDP增速预测均值为6.55%
针对经济学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对未来6个月的经济形势🍸,20%的经济学家预期“好转”,比2016年年末增加9个百分点;73%预期“大致持平”;7%预期“恶化”🧛♂️,减少11个百分点。对全年GDP增速👱🏼♂️,77%的经济学家预期在6.5%~6.7%,13%的预期值高于6.7%,10%的预期值低于6.5%💂;平均预测值为6.55%🙎🏿♀️,比2016年年末预测值高0.04个百分点🏄🏿♂️🖕🏽。
(四)半数以上居民对就业和家庭收入表示满意
1.五成以上受访居民对当前就业和家庭收入感到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认为当前本地区就业形势“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合计为55.8%🚵🏿♂️,比2016年调查结果增加1.4个百分点🆚;受访者中对当前家庭收入情况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合计为55.8%,比2016年调查增加2.3个百分点𓀇。
2.六成以上受访居民对未来6个月的就业形势和家庭收入预期持乐观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预期未来6个月本地就业形势“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合计为60.2%,比2016年调查结果增加了2.6个百分点;受访者中预期未来6个月家庭收入“非常乐观”和“比较乐观”的合计为62.2%📷,比2016年调查结果增加了3.7个百分点。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指出🤾🏼,推动经济转型必须实现有就业的增长🤜🏼,必须保证居民收入同步增加的增长🙏🏼🎣,必须保证资源环境可支撑的增长。“信心比黄金重要”,老百姓对就业和家庭收入的满意程度更能直观反映社会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反映经济运行健康程度。两次调查结果都显示,在就业和家庭收入方面,受访居民的满意度都较高,而且预期数据高于当期数据🪥,说明老百姓对就业和家庭收入的信心不断提升,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五)企业综合经营状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所改善
1.企业综合经营状况不断优化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当前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比重为30.0%🥨,“一般”的为60.2%🥟,“不佳”的为9.8%;其中👃,“良好”比重较2016年调查结果上升了3.1个百分点,“不佳”比重减少了1.6个百分点。
2.企业即期景气指数延续上升势头
反映企业对当前经营状况满意程度的企业即期景气指数为120.2,比2016年年末上升4.8点,延续了2016年以来的上升趋势🛌🏿,表明企业家对当前经营状况的满意程度继续增强。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个行业的企业即期景气指数最高🧑🧒;采矿业即期景气指数为111.0👇🏽,近两年来首次超过临界值。分地区看👠,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的企业即期景气指数较2016年四季度都有提升,其中东北地区提升幅度最大。
3.六成左右企业认为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发布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数据显示企业对当前经营状况及经营环境的评价较为积极,六成左右企业认为企业在“内外贸易、投资融资、企业利润、资金投入、运营成本和业务收入”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
近几年,我国政府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多措并举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便利度近三年在全球排名跃升18位🚵🏿♀️。从调查数据看🚴♀️,多数企业对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满意程度不断提升🤕,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持肯定态度。但同时也应看到🏃➡️,仍有四成左右的企业对���商环境改善程度“感受不明显”。而且对比前后两次调查,第二次调查数据比第一次调查数据没有明显改善,除“资金投入”外,企业在内外贸易👰🏿♂️、投资融资🧎➡️、企业利润📪、运营成本和业务收入等方面都有小幅下降。这一调查结论与我国在《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的现有排名基本相符,说明我国营商环境可改善的空间仍然很大🛋。
三⚔️、调查反映的问题和建议
为了更客观全面了解居民和企业对经济的看法,调查中也发现了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些困难和需求🧑🏼🦲🧑🏽🦱。
(一)居民对物价、房价和就业保障满意度不高
1.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当前总体物价水平“较高”,但物价上涨预期明显降低
调查结果显示🧑🏽🍳,67.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总体物价水平“较高”,比2016年调查结果减少2.3个百分点🏃♂️;认为“合适”和“较低”的分别占28.6%和3.9%。44.0%的受访者预期未来6个月总体物价水平“上涨”,比2016年调查结果减少9.7个百分点🈲;预期“基本不变”和“下降”的分别占45.3%和10.7%。
2.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当前本地区商品房价格偏高,房价上涨预期明显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71.7%的受访者认为房价“过高”,比2016年调查结果增加1.4个百分点;认为“合适”和“较低”的分别占20.2%和4.4%。45.5%的受访者预期未来6个月本地区商品房价格“上涨”,比预期“下降”的高33.5个百分点🧑🦼➡️;预期“基本不变”的占42.5%🦸🏼。
3.就业保障在各类社会保障中满意度最低
多数居民认为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和住房保障好⚰️,但认为就业保障好的不到一半。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认为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和住房保障“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合计分别为68.6%、65.0%👇、70.9%和63.7%🌓,都超过了六成;认为就业保障“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合计为49.0%。
(二)用工成本上升、招工难和资金回笼慢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1.用工成本上升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在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中,两次调查结果都显示✊🏿,“用工成本上升”、“资金紧张”和“产品需求不足”均排在前三位🦵🏽。其中🙏🏽,“用工成本上升”占比最高👨👨👧👧,2017年和2016年的调查结果分别为46.0%和49.1%。
2.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和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减少是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部分行业招工难问题仍较突出🐏。在招工难问题的主要原因中,“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的比重最高😏,为67.2%;56.1%的企业认为是“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减少”🧗🏻♂️,排名第二。
货款回笼慢是企业资金紧张的最主要原因。两次调查结果都显示,“货款回笼慢”、“融资难”和“工资等刚性支出较多”是企业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其中,认为“货款回笼慢”的企业比重最高,为56.3%💍,比2016年调查结果上升5.6个百分点🪻🕍;“融资难”为43.3%,比上次调查上升10.6个百分点🚚,上升幅度最大;“工资等刚性支出较多”为37.9%🧏🏻♀️,比上次调查结果上升5.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货款回笼慢”在工业和建筑业中最为严重;“融资难”是房地产业的最大困难;“工资等刚性支出较多”在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中最为突出🈳。
(三)房价大幅波动、金融不良资产上升和经济增长失速是当前中国经济要注意防范和化解的主要风险
针对百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在当前中国经济需要防范和化解的主要风险中▫️,选择比重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房价大幅波动(61%)⛹🏼♀️、金融不良资产上升(51%)和经济增长失速下滑(50%)。
调查中有如下建议🧔🤾:一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于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需要取得明显成效的方面,经济学家选择比重较高的依次是减税及降低非税费用(63%)、防控金融风险(60%)和处置僵尸企业(58%)🦽、国有企业改革(53%)和加快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51%)🧅。与经济学家给出的建议相同,两次调查中企业都将“减税降费”作为最受益、最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减税方面,66%的经济学家认为“应该下调17%的最高档增值税税率”。
二是切实加强物权、知识产权和债权等产权的保护。调查显示🤏🏼📼,88%的经济学家认为民间投资下滑的主因是“缺乏投资信心”👩🏻🦯🎶,提振信心的重要举措是加强产权制度建设🙅🧛🏽♀️,让市场主体对所得收益有安全感,以夯实民间投资的基础🤳。主要做法包括⚓️:建立完善的法制化产权保护体系,严格规范各类产权案件财产处置的法定程序;确保政府承诺的可信性以及政策的稳定性🧑🏽🎤,加强对地方政府失信行为的处罚,契约不能履行时要切实给予投资者相应的经济补偿;着力降低产权保护或维权成本🚡,提高侵权成本。
三是在保持货币政策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可适度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满足实体经济流动性合理需求。针对经济学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未来6个月我国实体经济的流动性状况,44%的经济学家认为会“趋紧”🍶,比上季度增加5个百分点🙅🏻。对此,90%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6个月应降低存款准备金率🫧,78%的经济学家认为应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四👨👦👦、对调查的一些思考
(一)居民和企业经济感受度是研判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价经济运行的走势,需要选择若干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现状、紧扣经济基本脉络的经济指标。本届政府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提出了“合理区间”的概念,强调要坚决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判断经济状况🤙,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居民和企业贴近实际的经济活动🧏,他们对经济状况的判断更多来自于生产、生活的实际感受,这应成为客观衡量经济状况的重要标尺。从引导预期方面看🎻,调查居民和企业对经济状况的感受度有利于跟踪市场预期变化🎨,预判社会信心⏩;从政策执行方面看,有利于研判相关改革举措是否真正落地✊🏿,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政策效果;从政策制定方面看,有利于明确政策需求,及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因此,判断经济形势🙋♂️、分析经济问题,不仅要做数据对比、听专家解析,也要关注居民和企业家的实际感受和诉求,这样才会更加科学客观。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速放缓,部分媒体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多有悲观言论,一些机构和个人更是“唱空”中国经济。两次调查结果都显示,绝大多数居民和企业对当前经济形势持肯定态度,对经济前景感到乐观、充满信心,这与少数人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不相符,唱空中国经济的言论站不住脚🕳。
(二)以贴近百姓的方式引导社会预期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大幅提高,预期在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中的重要性得到明显提升。2009年“稳定预期”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正确引导市场预期”💉,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稳定市场预期”纳入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之中,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在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管理好中长期增长预期显得格外重要。调查中尊龙凯时娱乐发现💅🏿,互联网取代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成为百姓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其中👶🏻👩❤️👨,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式,成为最具信息传播效应的载体。对经济的悲观看法有一定市场,既与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有关🏌🏼♀️,也与新媒体广泛传播和碎片化阅读放大了某些悲观看法有关⛷。因此,舆论宣传时需以贴近百姓的方式引导社会预期。多利用新媒体发声,用好“微”平台💇🏼🫵🏼;用老百姓喜欢听🧚🏽♂️、听得懂的话,讲好中国经济的故事,把更实际、更鲜活的经济活动展示出来;引导和鼓励老百姓、企业家多参与讨论,把更多老百姓和企业的声音👩🔧,向社会广泛传播。同时,要把信息公开透明这个前提工作做好🚶♂️➡️。影响预期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府信息披露不全面、决策过程不阳光、决策规则不清楚😣。信息不对称导致某些不准确🧴、不负责的言论有了土壤,与尊龙凯时娱乐强调的预期管理背道而驰♒️。做好预期管理👱🏻♀️,要清晰界定政策工具👩🦰,明确解释政策调整时所应具备的条件,坚决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提高政策可预见性👕,从而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三)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来增强社会信心
改革是引导预期的最关键因素。改革力度越大,措施越扎实🏌🏼、越到位,群众的获得感就越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就越乐观。调查发现,居民和企业对宏观经济的看法不局限于经济增速。群众更关注就业🛄、收入、社保、环境、政府服务,企业更关注简政放权、减税降费🤦🏼♂️、保护产权等改革。这些方面的改革做好了🎅,政策落实到位了,群众和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满意度和信心就会提高👨🦼,我国经济的明天就会更好。从调查情况看🧑🏻🤝🧑🏻,在诸多改革举措中🛌🪶,社会对“放管服”改革的关注程度最高🤹🏼。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把“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落到实处🧬,通过“造环境”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社会松绑,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构建好创业创新服务生态系统,把企业和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释放出来,以更多的改革红利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社会信心🧑🦽➡️。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吕洪业❗️,国家行政学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编: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