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经济尊龙凯时AG

五大发展理念视角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框架研究 ——以中国31省市为例

2018-01-01 作者: 蔡之兵

五大发展理念视角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框架研究

——以中国31省市为例

蔡之兵


原文发表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摘要👩‍🔧:新常态经济形势下🧑🏿‍🏭🧑‍🔬,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迫切的转型需求🌅。本文对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与本质联系进行分析并构建了一个包含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和发展要求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框架。随后运用该框架,利用相关数据与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方式从上述三方面进行定量测算与研究,最后根据测算结果指出了各省市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转型方向👩🏻‍🌾。


一👷🏽‍♀️、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框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与意义⛹️‍♂️,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后,学术界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展开了大量研究与论述,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成果,其中既有对五大发展理念的概念与内涵进行解读的文献🧔🏿‍♂️,也有运用五大发展理念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但是从现有文献分析🙇‍♂️,目前既缺乏对“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和联系进行研究的文献🧛🏽‍♀️,同时实证类的文献也没有合理地运用“五大发展理念”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仍然采取传统的研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方法和指标🥺,对“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本质和意义认识有所不足。

实际上🧔🏽‍♂️,“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分割独立的📱♖,更不是毫无逻辑关系的,本文认为五大发展理念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了三大层次的完整的、逻辑自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研究框架。

共享发展实际上是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而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则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本文将根据这一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框架对中国31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动力和是否满足发展要求等三方面情况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未来各省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方向。


二、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经济转型框架的量化与评价思路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可以从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动力和经济发展要求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本文将根据这三大维度的本质要求以及相关指标数据的可得性要求提出适宜的量化与评价思路。

(一)发展目标——共享发展的量化与评价思路

共享发展指的是经济发展的成果应该由不同主体共同分享。如果在某一个地区的发展过程中🤦‍♀️,某个主体如政府或者企业所获得报酬逐渐增加,而另外一个主体如居民的收入却在持续降低,那么这种发展方式就可以被认为是违反经济发展方式的共享目标的。本文将选用劳动者报酬与按照收入法测算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这一指标作为衡量共享发展的指标🧂〰️,具体的思路是用2014年与2000年的该指标值进行比较,如果该值上升表明经济发展方式的共享目标实现了🛌🏿🫁,如果该值下降则表明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实现共享发展目标。

(二)发展动力——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的量化与评价思路

创新驱动与对外开放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已经被经济学理论和各国实践所证明💺。为了更好地说明不同省份这两大发展动力的差异,本文将采取计量模型估计创新与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根据经济增长理论,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作为衡量创新的指标🦟,以FDI作为对外开放的衡量指标,并将这两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引入生产函数并估计各自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同时根据传统方式🔗,模型中应包含资本⚠️🧑🏼‍🍼、劳动要素。

TFP的测算需要投入与产出两种基础数据。产出以各省市的GDP(亿元)来衡量🤵🏻‍♀️,并通过以1978年为基期的GDP平减指数调整为1978年可比价🎁,数据来源于2001—2015年各省市统计年鉴。同时💅🤛🏻,以各省市从业人员作为劳动投入指标🔂,固定资本存量(亿元)作为资本投入指标。其中固定资本存量的计算采用张军等(2004)测算各省市资本存量的方法即“永续盘存法”。

对各省市的当年投资I的选取(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投资品价格指数的构造👨🏼‍⚖️、经济折旧率δt的确定(9.6%)、基年资本存量K的确定(K1978=I1978/10%),对于部分缺失数据的处理均采用了与其相同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区分不同省市发展动力的差异🦅,本文还估计全国层面的生产函数并以全国层面的创新与开放发展指标的经济增长作用程度系数作为基准💆🏿‍♂️,如果省级系数大于国家层面的系数🫨,就说明该省市在两大发展动力上高于平均水平,属于动力比较强的省市,反之亦然。

(三)发展要求——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的量化与评价思路

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具有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两大维度,发展要求也是极为重要的维度。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忽略了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两大约束性要求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污染严重🧑🏻‍🏭、环境受到破坏🤷🏼‍♀️、区域不协调等多重问题👨🏻‍⚕️,因此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必须满足绿色和协调发展的要求。

1.绿色发展量化与评价思路

绿色发展指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程度。在当前的研究中,评价绿色发展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主因子评价方法、生态足迹方法、生态效率方法等,考虑到部分方法主观性较强以及只考虑污染和资源消耗而没有考虑投入产出比,本文将选取最新的生态福利绩效方法对各省份的绿色发展程度进行评价🛞。

根据冯吉芳等(2016)测算生态福利绩效的思路,本文分别选取人类发展指数(HDI)作为福利的衡量指标,2007—2008年,2013年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 提供了2005年和2010 年中国各省市的人类发展指数➡️。同时以人均生态足迹作为生态资源消耗的衡量指标,其中2005年和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数据根据北京大学杨开忠教授为组长的研究小组发布的《2010 年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排名报告》整理得到的。生态福利绩效越大表明绿色发展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2.协调发展量化与评价思路

本文将考查空间协调与产业协调两大方面的协调情况。空间协调指的是各个省市内部区域经济的均衡情况,本文将区域泰尔指数作为第二个衡量各省市空间协调的指标👒。区域泰尔指数值越大,表明失衡程度越高。

产业协调发展方面,本文将房地产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作为衡量协调发展的指标🛣,该指标的性质为适中型指标,过高或者过低的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都不合适,同时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本文以全国平均水平为最优中值进行评价。最终的协调发展排名综合考虑产业协调和空间协调两大方面,当出现最终测算排名一样时,以空间协调排名优先排序。


三、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框架的省际测算结果与分析


(一)发展方式评价之一:发展目标的测算比较结果

根据《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指标数据,本文得到共享发展衡量指标的测算结果。

可以发现:第一🐵,31个省市中只有北京市📸、上海市🧑🏿‍🦰、海南省等排名前十的省市实现了共享发展👩🏼‍🏫,其劳动者报酬占收入法GDP的比例在十四年间提高了,而其他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黑龙江等21个省市的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则下降了,表明绝大部分省市的经济发展都没有实现共享发展的目标💁🏽‍♀️;第二,在实现共享发展目标的省市中,北京劳动者报酬占比增幅位居第一位,其2014年劳动者报酬占比是2000年劳动者报酬占比的1.24倍,而在没有实现共享发展的省市中♨️🛌,江西省2014年劳动者报酬占比只有2000年劳动者报酬的66.8%🧑🏻‍🚀,充分证明我国不同省市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目标上存在的巨大差异🤽🏽。

(二)发展方式评价之二:发展动力的测算比较结果

本文分别估计了31个省市和全国层面的FDI和TFP经济增长模型,得到了各省市和全国层面的FDI和TFP经济增长作用系数。

结果表明:第一👰,在中国过去经济增长的动力体系中🦽,FDI的作用远远高于TFP👨‍🦯‍➡️Ⓜ️,全国层面的FDI经济增长系数为0.1987👩‍👩‍👧‍👦,而TFP的经济增长作用系数只有0.1354,同时在省级层面,FDI的经济增长作用系数也高于TFP经济增长作用系数🚭,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创新动力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第二,从FDI和TFP个体来看⛱,开放发展动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10个⛳️,低于全国水平的省市则有21个👨🏽‍🎓,创新发展动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14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则有17个🧟‍♀️🧗🏿,两大动力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9个,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16个👨🏿‍💼,表明需要进一步提高发展动力的省市数量仍然较多🦈。

(三)发展方式评价之三👃🏿:发展要求的测算比较结果

可以通过测算2005年和2010年生态福利绩效值与两年生态福利绩效的均值得到各省市的绿色发展要求满足情况👰🏼。

测算表明🍵,在中国31个省市中,只有8个省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其他23个省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值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绿色发展要求在过去中国各省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重视。

同样地,通过测算31个省市的区域泰尔指数和产业协调度,本文得到31个省市的协调发展满足情况。

从协调发展要求看,第一🙏🏼,国家层次的省级区域协调程度不高,其泰尔指数为0.4766,高于该值的省份有7个⛹🏿‍♀️👩🏼‍🏭,低于该值的则有24个💉;第二,从各省市内部区域协调发展情况分析,不同省市区域协调程度差距较大,协调程度最差的前四位省市即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重庆市、北京市🌑,其区域泰尔系数都超过0.6,是区域发展失衡程度最轻的山东省的泰尔指数的3倍之多。


四🙇🏿‍♀️、未来各省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点


根据本文的评价结果🕵🏻,结合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研究框架,尊龙凯时娱乐可以得到31个省市当前发展方式的整体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从每一个省市对应的问题以及未来转型的重点中可以发现,当前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同时,从各自发展类型上分析,可以得到中国各省市发展方式存在问题类型。

可以看出👬🏻,第一👨🏻‍🦼🚣🏽‍♂️,发展模式需要全方位调整的省市个数为13个,占所有省市数量的41.94%👱🏻‍♀️,而发展方式比较好也就是在三大发展要求都符合标准的省市只有福建省和浙江省,只占全部��市的6.45%,这再一次证明当前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一定问题🐛;第二🧑‍🦽‍➡️,需要调整发展目标的省市个数为16个👨‍🎤,超过了全部省市的50%,表明过去经济发展方式严重忽略了居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利益,这也是我国过去十几年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原因,未来需要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第三,需要提高发展动力的省市个数为13个,占比为41.94%,同时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低于FDI,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地增大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第四,需要提高发展要求约束力的省市个数为18个,是所有发展问题类型中最多的一种,这也充分证明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协调的✍🏼👨🏻‍💻,未来应该将绿色和协调发展的约束地位予以强化。


作者简介🏋🏽‍♀️💨: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讲师🧟‍♀️。

(参考文献略)



责编:ZP


0
热门文章 HOT NEWS
尊龙凯时娱乐专业提供:尊龙凯时娱乐尊龙凯时平台尊龙凯时招商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尊龙凯时娱乐欢迎您。 尊龙凯时娱乐官网xml地图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 尊龙凯时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