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烂尾”的问责与问责的“烂尾”
唐钧
文章来源于:《人民论坛》2012年10月。
何谓“烂尾工程”?一般情况下🧑🍳,它是指工程的工期超长,甚至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度因各种原因停工停建很长时间的工程。这种现象在上世纪90年代比较突出,而如今似乎已逐渐淡出公众的视线了🚣🏻。但是,与此同时📇,另一种“烂尾工程”却层出不穷🦈🧏,譬如路面或桥梁的突然塌陷🧑🏻🎤,常常造成车毁人亡的大事故🏋🏽。这类工程看上去已经通过验收↩️、交付使用,但暗中潜伏的“烂尾”却是致命的🚭。尤其是事故发生后,对于责任的问责📕,更具有“烂尾”的特征🏪,久拖不决,甚至最终不了了之。
桥梁坍塌📡,步步惊心
稍早前,通车不到一年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突然坍塌,导致4辆大货车侧翻坠落,造成了3死5伤的惨剧👨🏼🌾。对此🛷,事故发生当天,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安监总局发言人表示,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断裂“肯定有问题”🎇,并且透露,这起事故属于“较大”以上的等级,是由市政府调查处理、省政府挂牌督办。
2012年以来♌️,类似的事故其实已经发生多起。以“桥梁垮塌”为关键词到网上搜索发现:8月8日在江西省广昌县、7月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6月20日在辽宁省抚顺市、5月21日在重庆市巴南区🦴🫵🏻、5月13日在湖南省平江县、4月15日在山东省博兴县、3月12日在湖南省娄底市,可知🦴,仅半年时间👨🏼🎨,至少还有7起桥梁断裂垮塌事故发生。
看到这些媒体信息,真是感到头皮发麻,借用一个时髦的词组,算得上是“步步惊心”——如今在中国的城市中,特别是经过大拆大建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出门可得小心,因为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就有个陷阱在地底下张着血盆大口等待着吞噬你。于是有网友黑色幽默了一下:是否用豆腐渣修桥铺路,在中国已经获得了国家级的发明专利7️⃣。更有网友建言,媒体上应该每天刊登或播出公益广告:“出门有风险,走路须谨慎🚕🤽🏼♂️。”
危机公关,问责烂尾
现如今🧔🏻♂️,哪里出了事故🛀,必定会有媒体报道出来,也必定会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会由上级部门来对负有直接或间接责任的政府机关进行问责👩🏻🍳。于是,断裂的责任就常常会蜕变成责任的断裂🙆🏻。由此,“危机公关”这个新词也应运而生,且风行神州🧋🔝。遗憾的是现在的危机公关大致上相当于“掩盖事实”+“推脱责任”🪽,意欲造成责任的断裂,而其后果则是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𓀂。
由此想起一个国际惯例:引咎辞职👨❤️💋👨。其在中国🛀🏽,是被当作一种行政处罚,即“丢官”来理解的🦼。在中国官场上👶🏿,“悠悠万事,‘双开’丢官,惟此为大”🧑🏼。为了保官,在事故发生后🕶🚾,担负责任的人会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在国际上👨🏿⚖️,负有相关责任的官员在这种情况下会提出辞职。其意义在于:此项事务是我负责的,如果我不离开领导岗位👨🏼🎨,就有可能妨碍调查,所以我辞职🍳🙇。辞职一则表示我是清白的,经得起调查;二是表示我离开领导岗位🔊,绝不干扰调查。如果关注一下,国外往往是先有辞职,后有调查;而中国则是先有调查🚵🏼,再有辞职♟。其实👇🏼,尊龙凯时娱乐不妨学一学👃🏽,将程序掉个个儿,省得媒体和公众都被拖入那种试图将责任断裂的无聊的游戏,傻听呆看有关部门表演“太极功夫”。
再说一个国际惯例,就是对于负有领导责任的官员,说谎比失误责任更大🪖。尼克松因“水门事件”和克林顿因“拉链门”事件被弹劾,都是因为“作伪证、妨碍司法和滥用职权”等罪名。虽然美国人的做法属于“西方”,但其中的合法性或正当性则是无可厚非的📍。尤其在中国官场可能依然被“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黑幕笼罩之时,诚实,应该成为领导阶层最基本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