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打赢“餐桌保卫战”
王小章
来源: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
要使问题食品、黑心食品一出现便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要实现“人人喊打”,则首先必须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喊,并能传出自己的声音
政府加强食品安全治理的决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是接连不断、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却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无助无奈之民众的神经👝,也屡屡挑衅着政府高层之忍耐力的极限👷🏼♂️。五月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𓀎👨👧👦,要坚决执行《食品安全法》,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监管力度,严把食品安全关👴🏼,确保广大群众都能吃上放心的食品👱🏿♀️。
5月5日至13日,省部级领导干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的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人以及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分管负责人🍥,省区市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部门官员等共92人与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研讨班结业式上指出♌️,要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力度,要重典治乱👆🏽。针对食品安全的如此高规格的研讨班,副总理如此严厉的措辞表态🔒,体现了政府高层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政府加强食品安全治理的决心。
决心和重典还远远不够
问题食品、黑心食品的泛滥直接威胁着广大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动摇摧毁着作为和谐社会之最基本的心理基础的安全感,也极大地威胁损害着以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安全为基本职责的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在今年这个“社会管理年”,政府高层要打一场“餐桌保卫战”的决心可以理解,其诚心也不容置疑。问题是🫧,这场“餐桌保卫战”该如何打👩🏿🦱,靠谁来打?
首先当然要靠政府部门✨🤹🏽。维护公共安全是政府的责任,以保卫食品安全为目的的“餐桌保卫战”当然也就不仅要由政府来发动,还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展开和实施。但是,单靠政府的力量,这场“餐桌保卫战”能否最终打赢?食品安全问题能否得到根本的解决?笔者不怀疑🕶,在“重典治乱”的决心下,在高层的严厉督责和雷厉风行的行动下👇,短期内,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可能会有所好转。但是,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打赢这场“餐桌保卫战”,实现食品领域的长治久安,单靠政府高层的决心🤙,单靠政府出重典,恐怕是不够的🤵🏿。
事实上,我国有关食品安全之“典”🤴🏼🎯,已不可谓不严厉👭🏼。据统计,我国针对食品安全有20多部法律、近40部行政法规、150多部部门规章。但是,从《食品安全法》出台,到《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严惩食品安全犯罪内容🫷🏼,所有这些严刑重典都未能清除餐桌上的乱象,都未能禁绝屡屡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为什么?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这里且不去分析与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密切相关的道德沦落🫳、伦理滑坡⚠️、诚信崩溃🏋🏼♀️,单从食品安全的治理结构,或许就可以约略看出何以两百多种法规典章👩🏼💻,却依旧管治不好一张餐桌的原因。
从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一些监管部门“在办公室看样品”成为“监管习惯”;“瘦肉精”事件中⚅,曝出“让养猪户自己取样送检”的尴尬👰♂️,更有甚者,少数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将能不能创收作为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监管职责被抛之脑后🧑🏿🦲。毋庸讳言⚙️,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繁重,经费需求还有很大缺口。现行体制下🏇🏿,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依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来“解决”🔁,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法为利”👨🏼🌾。
让社会力量参与监管
问题食品、黑心食品的受害者和潜在受害者是全体公民🤦🏼♀️,特别是广大普通民众⚅,这就像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一样😛,就此而言,普通民众应该享有参与治理的积极行动权利🌯。但是,在现有的食品安全治理结构下🔊,广大普通民众实际上被排除在了治理结构或者说治理权责之外🗜,而政府部门则基本上独揽了🐯、或者说垄断了食品安全治理的权责🧑🦳。如上所述,笔者不怀疑政府高层所显示的强化食品安全治理的决心和诚心🛍。但对于有些地方政府而言🪲,可能就要另当别论。
且不说有些食品生产单位、经销单位可能与某些地方政府部门、人员有这样🚫、那样的利益瓜葛🏌🏼♀️,单以GDP是官员政绩的一个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指标,从而也是获得升迁的重要资本而言,则只要能提升GDP🎯,那么,毒奶粉——只要不被发现——也能给地方政府官员带来政绩🏈。在这种情形下🧞♂️,地方政府全力投身“餐桌保卫战”的动力不能不大打折扣。确实,“GDP至上”如今已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批评🌞,但无须讳言🙅🧑🏿🎓,在许多地方,GDP依旧是官员升迁的一个重要依据。几年前因毕业论文涉嫌剽窃而引起争议的某省最年轻市长♚★,不久前再获升迁,其被特别提到的政绩,不就是说他任内GDP增长快嘛。在此场“餐桌保卫战”中,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一些省市,如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推行了县区长负责制,民众餐桌将关乎官员的乌纱🕺🏼。但笔者认为,由于食品安全治理从政绩看基本上是一个“无功有过”的事(即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是“过”🐕✊,而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只是“无过”而非“有功”),因此💠👨🏼💼,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其结果究竟更多的是提升地方官员加强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还是进一步促使他们在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上“欺上瞒下”,还是一个值得担心的事。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打赢这场“餐桌保卫战”,实现食品领域的长治久安,必须改变目前的食品安全治理结构,要允许👨🏻🔬、鼓励、动员作为问题食品🦹🏻、黑心食品之受害者和潜在受害者的广大民众参与到食品安全的治理中来,要使问题食品、黑心食品一出现便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要实现“人人喊打”,则首先必须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喊,并能传出自己的声音🤷♂️,也就是说,要赋予每个社会成员作为公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的😂、自主自发的行动能力和权利,并为这种参与创造各种现实的条件和渠道🏤。一言以蔽之,捍卫食品安全的“餐桌保卫战”应该是一场“人民战争”🚲。
(作者为浙江大学社会建设研究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