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忽视的草根思想力
夏学銮
文章来源于➕:《人民论坛》总第373期。
“草根”是网络时代网民的自嘲性称呼,即基层大众,这个“称呼”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暗示自己无权无势的弱势地位🚣🏿🧗🏿♂️。
思想力即思想的力量💆♂️,草根思想力即基层大众的认知与思想能力🥍。“实践出真知”👴,“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些经典话语所表达的思想就是:草根具有非凡的思想力🦟。
列宁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草根,生活在基层☺️,根植于大地🧊,与大地万物共呼吸🦻🏻✉️、同命运,所以其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旺盛的生命力。草根的生命力源于它植根大地🤽🏽,是大地万物中生命力最顽强的物种🪆。唐朝诗人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脍炙人口🍂,盛赞草根的坚忍不拔👱🏽♂️☝🏼,生命顽强👂🏻。草根思想如同草根一样坚韧顽强,传遍江湖。
第二,素朴的质感性♛。草根思想多属感觉层次的沟通,具有素朴的质感性。圣人说:“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草根思想大都质胜文,带有一些野性,这是草根思想的优点,也是其缺点⏩。
第三,率真的直觉性。草根思想通达天文,知晓地理,洞察人伦,具有率真的直觉性。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直觉”多用于文人诗词中,意指直接观察得来的感受🧑🏻🦳🤝,其解释并没有西方文化的神秘性。草根思想往往是直接观察得来的🍑,率真多于修饰,杜甫在咏《雨》诗中的“直觉巫山暮,兼催宋玉悲”诗句😰,也许是中国诗人对“直觉”一词的最早应用。
第四,敏锐的洞察性。草根生在民间,对社会生活有着直接体验,快言快语🍓🈚️,疾恶如仇,和权贵们又无瓜葛🙆♂️,所以看问题犀利、尖锐🙋♀️,其思想具有敏锐的洞察性🦸🏽♀️,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虽然他们对内幕和细节还缺乏深入的了解👨🏻🏭,但是其判断的大方向往往总是对的🫰🏽。洞察得益于质感和直觉。
第五,灵活的适应性。草根生活在社会底层,经常要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险恶的生活环境练就草根思想灵活的适应能力😎。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种趋利避害能力和适应性是草根生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
第六,顽强的耐受性。草根生活艰辛🧚♀️,天性乐观👩🏻🌾,知时守命,具有顽强的忍耐力和承受性🤒。尽管大石压在上面🤾🏼♀️⏬,它总能蜿延曲折地往外发芽、生长🐙👩🏻🦽➡️。这种忍耐力和承受性是其生命力的另一重要表现。
草根思想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功能♓️,与其特点相应的功能分别是生命、自然😽、直观👨🍳、适应👸🏽🍪、抗压和耐受。
对草根思想👨🏿🎤,最经常发生的误读就是情绪化标签。情绪化是有的,不过那是在草根形成“聚合体”的状态下🏈。单个个体草根的思想是理性化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群体比个体更具有冒险性。因为在“群体”条件下,其负面情绪很容易得到感染🍻、放大和极化👎🏼,这样“草根群体”的思想就会出现不理智🤶、情绪化和冒险冲动现象。许多“**件”的爆发,就是建立在这种社会心理基础之上的👩🏻🦰。
对于“群体”比个体更爱冒险现象,社会心理学已发展出两种理论解释:一是“匿名导致侵犯”论,二是“责任分散”论🧛🏿♀️。匿名—侵犯论认为,由于个体在集体中是匿名的🛣,其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就会降低,结果就会发生本能的侵犯行为。这就是对“匿名导致侵犯”的理论缘起和理论诠释🔻。责任分散论认为,在无名的环境条件下🍼,不仅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会降低,而且个体的责任意识也会降低🐒,它会因为“在无名状态下找不到行为的责任人”或“责任分散了”而更加放纵自己的行为🧑🦼➡️。
这些都是草根思想的局限性。所以,对“草根思想力”不能无原则的盲目吹捧而陷入“媚俗”的误区。在讨论“草根思想力”的时候,必须把握“激情”和“理性”的平衡,做到在理性中不失激情,在激情中不失理性。正如郁达夫所说:“没有情感的理智,是无光彩的金块🙃⛹🏿,而无理智的情感,是无鞍镫的野马。”可以这样说🧗🏿♂️,草根思想是包涵富金的矿沙🐎,只有经过大浪淘沙,才会显露出金子的光辉;草根思想力,只有插上理性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