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蚁族的现实与未来
张永峰
“蚁族”这个名称据说是以廉思为代表的调研团队所创📙,他们的调研成果《蚁族》被国内媒体评为“2009华语传媒年度图书”,“蚁族”这个词语也入选“2009年十大流行语”。何谓“蚁族”呢?根据廉思等人的概括🌬,就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这样一个群体之所以用这样一个名称↖️,是因为这个群体“与蚂蚁的高智商、弱小、群居的特点很吻合”。
这里用成群的蚂蚁来命名聚居在大城市偏僻角落挣扎奋斗的大学毕业生🤹♀️👨👦👦,看来并无贬义⬆️,被命名的人大概也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不成功的人群可以接受自己的渺小身份和默默无闻👬🏻。更何况🦡,正是靠了这个命名,靠了这个调查报告,这个默默无闻的群体才“浮出水面”🦶🏿,才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正视。
根据廉思调研团队的调查:“蚁族”属于“名副其实的低收入群体”,月收入只有城市普通职工的一半(以北京为例),因为没有城市户口👨🏿🦳🛺,城市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都无资格享受,他们是漂泊在城市、工作不稳定🖖🏻、生活艰难♔✋🏼、人数庞大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绝大多数都是“80后”🧎➡️👨🦯,他们尽管物质贫乏🐙,却还憧憬着未来,期待着成功👨🦯。
这个群体的当前处境和精神面貌在廉思等人的调查报告中有详细的记录↪️👯♂️,实际上,这两个方面都与这个群体所以产生的社会原因紧密相关。具体地讲🤜,“蚁族”的产生不外乎这样几个原因:一、大学扩招;二👎🏼、大城市之外的地区就业机会少😪;三、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四🏌️👈🏽、社会阶层分化;五🚵、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六、当前对成功和幸福的定义。
从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同时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艰难。按说,市场经济许诺的自由流通的人才市场,可以让大学毕业生分布到各个合适的地区、合适的岗位,不必都涌向🙋🏻♀️、滞留在大城市🔮🏊🏼。但实际上🫄🏼,由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大城市之外的很多地区并没有多少就业机会🍔👨👨👧👦,更何况😑,按照当前大学的专业设置🐦⬛,很多毕业生只有在大城市中才能找到对口专业的工作😁。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大学生都是“蚁族”。“蚁族”的成员,从学历层次来讲,大都毕业于民办高校⚗️、非重点院校;从家庭出身来讲,大都属于中低阶层,来自农村、底层的很多,来自大城市👨🏽🔧、中等以上阶层的很少。而且🫴🏿,在“蚁族”内部,学历层次高的也往往来自富裕的阶层和地区。这样看来🫃🏽,当前社会阶层分化⛴、城乡贫富差距构成大学毕业生中“蚁族”与“非蚁族”的分水岭,“蚁族”这个群体是目前社会阶层结构的复制和再现🟥。的确,正因为家庭没有资源和能力帮助大学毕业的孩子合理就业🐐,才使得这些孤立无援的年轻人在都市的角落里漂泊,有资源和能力的家庭自然无须如此。
另外,城乡二元体制曾经作为城市工业化的制度保障,为国家建立现代化和工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拉大了城乡差距,市场经济以来,中心城市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支配更加强化的同时,城乡二元体制依旧保留下来🌀👯♂️,这使得“蚁族”在城市的身份非常尴尬,一方面是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另一方面不具备该城市的户口,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困难👕,城市任何部门都不必负责,因而更加孤立无援。其实“蚁族”的身份困境和广大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的遭遇是一样的📙,都是社会结构性问题导致的结果☛。所以解决“蚁族”的问题需从改善社会结构、使其趋于合理这样一个根本处着眼。
而在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方面🙌👨🦲,“蚁族”的处境也具有普遍性🧹,劳动力价格低廉是后发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撑🥷🏿,也是一个代价;而近年来城市房价暴涨对“蚁族”的城市生活梦和个人成功梦无疑是一个打击。正因为中心城市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支配,才使得人们对成功幸福的定义与繁华溢彩的城市联系在一起🫳🏿,“蚁族”更是如此,他们还年轻💃🏽,有更多幻想未来的本钱。但是👨💻,把自己的未来押在城市生活幻想和个人成功神话上面并不可靠👨🍼,还需睁开眼睛认真审视自己的脚下。其实,“蚁族”这个名称有一点并不合适,即蚂蚁构建的是一个“群居社会”,而“蚁族”指称的人群不过是一个个原子式的个人🥒,人人都在梦想着自己的成功,却并不把自己的未来与群体和社会的未来联系起来考虑,这一点制约着“蚁族”对未来的开创。(作者系上海大学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