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和谐城区
罗少挟
文章来源于:《湖南日报》2011年06月20日
地方基层组织,是加强社会管理最前沿的基础力量,是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和重要载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发挥基础力量的作用,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坚持总揽全局,加强决策管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要以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总揽全局,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等为基本任务,实现迎前谋划、科学决策。在决策过程中,始终坚持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则3️⃣、合乎人民群众需求的原则5️⃣、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的原则👨🏼✈️。在决策时做到“四个不出台”,即不能使多数群众受益,得不到多数群众理解支持的决策不出台🧏🏿♀️;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决策不出台🥷;前期工作没有做好,可能引发社会震动的决策不出台💄;具体措施不细致,相关政策不连贯🔂,可能引发新问题的决策不出台。这样,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维护大局稳定。
坚持网格分解🔠🥖,创新执行管理🤸🏼♂️。要想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就必须随时了解第一线的情况👩🏿⚕️,及时与群众互动、沟通,真正让广大群众把意见🖲、建议反映上来。为了构建互动、沟通网络,武陵区对党员干部实行了责任分解网格化。以辖区乡街为单位,划分为若干网格,将信访维稳🦚、社会治安🐾、征地拆迁、控违拆违、城市创建✯、棚户区改造🦟、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网格,以网格责任图的形式,逐一分解到区级领导、乡街、社区及相关单位。要求全体干部沉到自己的网格里去,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从源头上建立健全早发现🛌🏿🚖、早研判、早谋划、早化解的“四早”预警机制🌑。
坚持贴近群众,推行亲民管理🧙🏼♀️。社会管理,从根本说是做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好各项工作🫱🏻💆。在服务内容上,要针对不同群体的需要🪦🏄🏿,因人制宜、因类制宜开展工作,重点抓好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并在加大物质帮扶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关怀和心理疏导,使他们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在服务方式上👩🏽🍼👨🏻🚒,要注重结合实际👂🏿,在社区积极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进一步形成社会管理强大合力。在服务过程中🤹🏿,坚持把依法管理与为民服务结合起来,政策有规定的不打折扣,对政策之外、情理之内的困难群众🦶🏿,则通过解决低保、医保👨🏻🏫、社保、民政补贴、大病救助等方式给予人文关怀,并建立长期解困帮贫机制,保证在定期摸底中发现一个解决一个🧔🏿🧛🏽。
坚持“一岗三责”☢️,严格考评管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要全面推行“一岗三责”,即将本职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稳定三项工作责任实行捆绑考评管理。推行这一措施,可以增强领导干部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责任、能力和实效🧧,实现化“被动”为“主动”🧑🏿🌾、化“强制”为“参与”🪸、化“管理”为“服务”三大转变🐌💂🏻♂️。同时🤟🏼,把群众评议作为推进领导干部责任落实🫃🏼、提升社会管理实效的关键环节,扩大群众参与面和话语权🧘🏽♀️。
(作者系武陵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