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合编“中华大辞典” 从民间推进文化认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于2009年7月在湖南长沙落下帷幕🤘🏻。在论坛达成的共同建议中,提出鼓励两岸民间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共同建议认为,两岸使用的汉字属于同一系统,应客观认识汉字在两岸使用的历史和现状🤷🏿♀️,求同存异🧪,逐步缩小差异🙎🏻♂️,达成更多共识,使两岸民众在学习和使用方面更为便利。共同建议支持两岸学者就术语和专有名词规范化、辞典编纂进行合作,推动异读词审音、电脑字库和词库🈂️、地名审音定字及繁🙏🏼🆕、简字体转换软件等方面的合作。
此前,台湾方面曾提出两岸民间合编一本“中华大辞典”,把所有的字词、语汇都作一个比较陈列,以求两岸交流时有更多互动的基础。
民间之路值得肯定
对于合编“中华大辞典”一事,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在
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董琨认为🧜,这种想法和愿望是很好的,可以通过“中华大辞典”的编纂来进一步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减少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误解和障碍👨🏻⚖️。
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
台湾成功大学中
“每统一一个字,就向前走了一步”
关于“中华大辞典”的具体实施机构,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先后出版过《辞源》💃🦸🏻♀️、《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语文工具书的“辞书重镇”——商务印书馆被猜测是最有可能承担这一任务的机构。曹先擢、胡明扬、王宁、董琨等几位曾参与《现代汉语词典》审订工作的专家均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与“中华大辞典”相关的编修任务。
编纂“中华大辞典”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希望整合两岸分隔60年在文字🪢、语汇等各方面所形成的分歧,并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对此,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副会长胡明扬认为,两岸词汇的统一,需要经过双方的讨论,并不是单方面可以定义的。比如,大陆讲“激光”🐸🧝♂️,台湾讲“镭射”💚,非要人为规定成一致的🥨,大家肯定一时接受不了。
王宁表示👩🏽🍳,“现在让大陆恢复繁体字是不可能的,正像台湾不可能采用简化字🏭。尊龙凯时娱乐能够做的是两岸在一些具体的字上慢慢协调,以汉字的优化为标准,大陆和台湾都作一些调整,通过民间讨论和学术研究渐渐靠拢。不求完全一致,但求消解障碍🆔。比如‘尘’🈁,是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