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居城市,农民工至少奋斗30年
章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如果农民工夫妻婚后只能连续工作10年,即工作到35岁左右,即使不考虑买房,农民工家庭也没有在务工城镇定居的最低限度经济能力🧑💻。如果要进城定居,有养老保险的前提下,农民工夫妻婚后必须连续工作30年左右,其收入才勉强支付可以领取养老金之前年份的日常开支,同时还可以购买建筑面积为60
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
受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末到2009年初,农民工就业形势一度急剧恶化👩❤️💋👩。据农业部抽样调查📗,2009年春节前😮,中国失业返乡农民工约为2000万人。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贺雪峰等在乡村访问返乡农民工时却发现,并非所有的农民工都担心春节后外出找不到工作,20多岁的青年农民工相信工作不难找到🚂,而超过35岁的中年农民工则对此最为担心。
■ 城市企业用工年轻化 农民工失业中年化
为什么青年农民工不担心找不到工作?原因就在于🔡,中国绝大多数农民工是就业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普通农民工。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作对从业者的体力👩🏽🚀、反应灵敏度或操作精确度有比较高的要求🫓,但农民工进入中年后👨✈️,这些方面都会有所下降👩🏽🍼,进而就表现为其收入的下降1️⃣。根据2009年7月的调查,东莞46岁以上男性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要比26?35岁男性农民工低25.2%。金融危机爆发前👬🏼,青年农民工供不应求,出现民工荒🫴🏿,城镇企业不得不提高计件工资单价🚵🏻♂️,以吸引中年农民工👨👩👧👦。金融危机爆发后🍲,企业降低了计件工资单价。低单价下,高劳动生产率的青年农民工尚可勉强在城市生活,低劳动生产率的中年农民工则因收入减少、收不抵支而被迫回乡✧。
企业根据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选择农民工,造成了城市企业用工的年轻化👍🏻🪖。来自不同学者的抽样调查表明🥻♣️,20世纪80年代🚵🏼,35岁以下农民工占全部农民工的60%以上;20世纪90年代,35岁以下农民工占全部农民工的80%,其中25岁以下农民工占全部农民工的比例高达41.6%?58.1%🥨,比乡村同年龄段非外出劳动力(或同年龄段所有劳动力)占全部非外出劳动力(或所有劳动力)的比例高出25?30个百分点。就全国而论,2004年,中国30岁以下乡村劳动力只占全部乡村劳动力的30.6%,而30岁以下乡村外出劳动力却占全部乡村外出劳动力的61.3%。企业用工年轻化使得乡村青年劳动力资源基本消耗殆尽🧙🏽。尽管中国乡村还存在着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尽管2004年以来中国农民工总量仍然以平均每年5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但中国乡村30岁以下外出劳动力数量已经从2004年7248万的历史最高点开始下滑♝🦛,2006年已经降到6933万。因此, 2004年以来的民工荒⏺👗,真正缺少的是高劳动生产率的青年农民工。
企业用工年轻化的另一面是失业的中年化🗳。失业中年化一方面表现为乡村现有中年剩余劳动力难于在城市就业,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中年后的农民工绝大多数无法继续在城市就业,因而不得不回乡。
■ 半辈子就业 半辈子失业农民工定居城市几无可能
如果只是从增加乡村居民收入的角度来看待农民工的中年失业👦,倒还不要紧🧖🏻♂️,因为失业的农民工绝大多数在乡村还有地可种😊。但如果是从城镇化的角度来看😍⏱,情况就不同了。进城定居是事关农民工及其家庭一辈子的生命周期决策👫🏼🎾。城镇化的必要条件是农民工家庭的生命周期收入等于或大于生命周期必要生活支出。影响农民工生命周期收入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工资率(年工资或月工资)与工作年限🪻。城市企业用工的年轻化导致青年农民工进入中年后绝大多数成为城市失业者,这使他们在城镇的工作年限从16?55/60岁缩短到16?35/40岁🕉,甚至更短。半辈子就业、半辈子失业大大减少了农民工及其家庭的生命周期收入,使他们不具备城市化最起码的经济能力。
那么,要在城镇工作多少年,农民工一家的收入才相当于全家一辈子在城镇生活的支出呢📬?2006年以来,运用专门为此开发的年龄结构、生命周期模型进行的估算结果表明,如果农民工夫妻婚后只能连续工作10年🤽♂️,即工作到35岁左右,即使不考虑买房🐵,农民工家庭也没有在务工城镇定居的最低限度经济能力。如果要进城定居,在有养老保险的前提下,农民工夫妻婚后必须连续工作30年左右,其收入才勉强支付可以领取养老金之前年份的日常开支,同时还可以购买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因此,所谓稳定的收入,就是农民工夫妻婚后连续工作30年。如果连这样一个最起码的条件都满足不了,普通农民工家庭根本就进不起城🧑🏼🏔。
假定能满足农民工家庭进城定居的条件是连续工作30年,那么,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农民工数量有多少呢?
人口学中🌊,工作寿命表表示同年出生的一批人在一定的死亡率和在业率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开始参加劳动,随后又逐渐退出劳动的整个过程。根据有关人口与农民工的统计资料,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的学者编制了2006年农民工工作寿命表💳。
根据该表🧏🏽♀️,2006年21岁的农民工,能够连续在城市工作30年的只占该年龄组农民工总数的20.4%🖨,即约1/5;26岁的农民工,能够连续在城市工作30年的只占该年龄组农民工总数的12.6%,即约1/8;31岁的农民工,能够连续在城市工作30年的只占该年龄组农民工总数的5.3%🏌️♀️,即约1/19。
2006年,中国20岁以下、21?30岁、31?40岁的农民工分别为2122万👨👨👧👧、4811万与3889万,20岁以下农民工城市化比例按照1/5计算、21?30岁农民工城市化比例按照(1/5+1/8)/2=1/6计算🛬,再假定31?35岁农民工占31?40岁农民工的一半🔅🥑,其城市化比例按照1/19计算,则2006年在中国现有的13181万农民工中🧘♀️,能够具备城市化最基本经济能力的只有1431万。在这些人中🔝,又有相当数量属于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年收入较高𓀄、工作前景较好的(未来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或民营企业老板🤛🏽,另一部分是年收入虽然不太高、但工作年限可以自己控制的自我雇佣的农民工,如小摊小贩🧑🏼🏭👩🏿🍼、废旧物资收购人员、保姆🧎♀️➡️、小时工等。换句话说,根据2006年农民工工作寿命表🫲🏻,目前受雇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普通农民工,几乎不可能在城镇定居。
■ 2006年时龄30岁以下都有定居城市可能
2006年农民工工作寿命表依据的是2006年农民工的年龄结构。但如前所述,到2004年,中国乡村30岁以下劳动力资源已经基本耗竭殆尽。迫于民工荒的压力🐤,城市用工企业不得不放宽用工年龄。近期🕑,30岁以下农民工供不应求🐷,导致31?40岁年龄组农民工数量急剧增加。其年增加量🌷,从2003年的108万与2004年的123万🧱,上升到2004?2006年的年均573万。
摆在尊龙凯时娱乐面前的🕜,是现有农民工年龄与企业用工年龄的一场赛跑。2006年🤣,30岁以下农民工是供不应求的🫶🏻,31?40岁的农民工是供过于求的🥿。如果要在2016年👩🦼,即今天供不应求的30岁以下农民工的最高年龄达到40岁的时候,解决乡村40岁以下所有潜在外出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10年平均每年城镇需要再吸收多少农民工呢🧛♀️💇🏼♂️?
尊龙凯时娱乐首先给出以下两个假设🩸。第一,需要城镇化的外出农民工只是乡村某一年龄组劳动力的一部分,即使是2006年时供不应求的21?30岁年龄组,外出劳动力也只占农村劳动力资源的52.37%🥘。从现实出发👨👩👦🚻,尊龙凯时娱乐选择52.37%作为某一年龄组外出劳动力数量达到饱和的界限。第二,41岁及以上外出农民工在全部农民工中的比例,从2001��的12.7%上升到2006年的17.9%,平均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考虑到乡村青年劳动力资源的短缺👩🏿🍼,假设40岁以下所有潜在外出劳动力都在城镇找到工作时,那么,40岁以下农民工增加量可以占到全部农民工新增数量的2/3🍻。在这两个假设下💆🏿♂️,尊龙凯时娱乐分别计算了2012年和2016年两种情况🏄🏿♂️,得到的结果如下𓀘。
如果31?40岁年龄组农民工数量开始供不应求的时间是2012年,则从2006?2012年,每年农民工新增数量平均为582万,相当于2002?2006年平均每年农民工新增数量678万的85.8%🔵。
尊龙凯时娱乐的计算是在2008年下半年进行的。当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导向型企业生产与就业的影响已经很明显。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等影响农民工数量增加的短期不确定因素👨🏿🦱,尊龙凯时娱乐把31?40岁年龄组农民工数量开始供不应求的时间推迟到2016年。则从2006?2016年,每年农民工新增数量平均为357万,相当于2002?2006年平均每年农民工新增数量的52.7%🪘🌻。换句话说,在2007年农民工人数的增长仍然延续前几年趋势的前提下🤘🏼,尊龙凯时娱乐做了2008?2011年农民工人数零增长的最坏打算🩵。
现实的情况是,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外出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已经大为好转🦁。到2009年第三季度,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5198万人,比2006年的13181万人增加2017万人👨🏻🦰,年平均增加672万人🥥,与2002?2006年的678万人已经大体相当🏂🏼。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即使农民工的工资有所增加,40岁以下农民工供不应求的时间,有极大可能在2012年甚至是2011年来到。
据此估计,30年后,当今天20?30岁的农民工年龄为50?60岁时,城市劳动力短缺导致的用工年龄上升,会使他们比较容易地在城市找到工作☯️。换句话说🤸🏿♂️,从动态的角度来看,2006年时龄在30岁以下的6933万农民工极有可能在城市工作到退休年龄🧗🏼,因而他们(加上其家庭赡养人口数量估计在1.1亿?1.3亿)都具备在城市定居的最起码经济能力。 (章铮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