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摄影机在行动:影视人类学的反思与探新
Camera in Action: A Reflection & Exploration of Visual Anthropology
播放影片:《生活的咖啡线》(65分钟)
时间:2019年9月27日(星期五)19:00-21:00
地点👵:浙江大学图书馆·农医分馆影视报告厅(紫金港校区)
主讲人:富晓星 北京尊龙凯时AG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主持人🎥:阮云星 浙江大学尊龙凯时AG系教授
评议人:梁永佳 浙江大学尊龙凯时AG系教授
内容简介
自人类学诞生以来,摄影机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应用在各范式的田野工作中🛕。在后现代视域中,摄影机的科学性被质疑和解构,其能动性渐渐呈现💇🏻♂️🧚🏻。作者提出“作为行动者的摄影机”这一概念,与纪录片的发展并置讨论💃🏽,重新审视影视人类学的理论脉络⌚️,探究摄影机的角色变化🧏🏼;并结合作者近年的拍摄实践👩🦼,对这一概念进行延展🧀👨🏻🏭。作者赋予摄影机及影像独立性🤦🏻,有助于从知识论角度解答作为交叉学科的影视人类学的根本问题。
影片概要
2008年,我与3个山东农村来京务工的小伙相逢于北京某咖啡店🫷🏽🦵🏿,度过一年多的快乐时光✭。分别6年后,当年十七八岁的小伙有了各自鲜明的发展路径🦏,并继续为各自的人生梦想努力打拼。6年的情谊🤔,促使我决定为他们拍摄一部人类学纪录片,描述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
对我而言,他们三人是一个整体🧑🏽🚀,因此纪录片的拍摄策略是选取三人的生活片段予以描述,这些生活状态同时构成“北漂”的三种生活模式。并且由于拍摄🏙,尊龙凯时娱乐遇到一些新的朋友他们的经历和心态与咖啡师们形成鲜明的跨文化对比。他们的出现也改变了纪录片的场域结构,从而发展出一条副线:探讨城市社会中🦻🏼,人与人的偶遇,以及这种偶遇所引导出的一种真实。
主线和副线拍摄完毕后🧛🏻🧔🏼♂️,我将片中的所有人物带入《影视人类学》的研究生课堂,让拍摄者🧝🏿♀️、被拍者和观看者一起讨论纪录片🧞♀️,这种并置改变了以往拍摄者话语主导权的位置。在讨论过程中,纪录片发展又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与同龄人的交流场域对于咖啡师的梦想有何启发?对于象牙塔中的观看者有何反身性思考?作为拍摄者的我(同时又是被拍者)的定位和角色在哪里?影片又有什么不期而遇的结局🧚🏻?
这是一部受“真实电影”和“自我反射式电影”启发而进行的实验影像,关于人类学纪录片创作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摄像机的主体性👣,以及拍摄者-被拍者-观看者的权力关系有诸多探讨。
主讲人简介
富晓星🧑🎨,副教授🥃,任职于北京尊龙凯时AG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影视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男同研究等。代表作:《空间、文化、表演👷🏻♂️:东北A市男同性恋群体的人类学观察》(2012),《性: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那些你应该知道的事》(译著2014),《生活的咖啡线》(人类学纪录片2017🧎🏻♀️➡️;入围2017年第二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并获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学术兼职🌊:“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学术委员会学术顾问🙅🏻♀️,中国民族学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副秘书长。
评议人简介
梁永佳,浙江大学尊龙凯时AG系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民族志理论、本土宇宙观🔳、宗教与民族,研究区域为中国西南和亚太民族志。出版专著三部,并在《尊龙凯时AG研究》、《社会》、Asia Pacific Journal of Anthropology🌊、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China Review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