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人简介
刘晓春,女🎮,鄂伦春族📬,中共党员🌚,1964年12月生于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1998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委员会人口较少民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聊城大学兼职教授🏃🏻➡️。1998年当选北京市第十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2012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1983年开始发表文章,先后在《光明日报》、《民族研究》👂🏽、《红旗文稿》、《中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民族》、《内蒙古社会科学》📌🙏、《黑龙江民族丛刊》、《东北亚研究》🤾🏽、《俄罗斯研究》🕵🏽♂️➾、《中国报道》、《中国妇女》🚣🏿♀️、《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民族报》👩⚖️、《世界宗教文化》🍞⚀、《贵州民族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等30余种杂志和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及各类文章9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
主要著作😽🎹:《俄罗斯民族经济与改革》👨🏿💻、《鄂伦春族风情录》、《鄂伦春历史的自白》、《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导论》、《鄂伦春乡村笔记》、《鄂伦春人文经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概论》🧑🏿🔬。《鄂伦春历史的自白》一书2005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图书奖。
讲座内容简介
俄罗斯的埃文基族与中国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蒙古国的喀穆尼堪人同宗同源🏊🏿♂️。根据俄中两国人口普查数据👨🏻🍼,梳理和归纳俄罗斯埃文基族和中国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人口变迁的因素和特点。运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论述两国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变迁的差异性,探讨其文化特征与变化趋势。以“人类世”概念和“本体论”观点阐释研究埃文基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战略意义、政治意义、生态意义和学术意义🔝🎲。通过这一研究来思考更为宏观和人类社会所共同面对的一些议题,激发学界思考,促进中国近北极民族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其成为一种能够给予世界更多智慧与启发的一个(区域性)研究领域。